富人不断“加”欲望,穷人不断“减”薪水
男频

脑洞为主,有细分类别。

开始生成
女频

言情为主,有细分类别。

开始生成
好文

各类好文、故事汇总。

开始阅读
打字

随机美句,看谁打字更快。

开始娱乐
有任何问题、建议或功能定制需求,请在留言板留言。
鄂公网安备42011202002300号

富人不断“加”欲望,穷人不断“减”薪水

  二十年前曾读过某位励志专家写的故事,忘了细节,大概叙述如下。
  
  有两个人,小时候都是第一名,但不知道为什么,后来,一个变成富豪,而另一个谨守分寸,生活费都很难足够。
  
  那本书不是教人快乐,而是教人致富。专家研究,为何会有这样“一穷一富”的差异,却百思不得其解。
  
  后来,专家带着那两个人的孩子,到杂货店买东西。
  
  专家很惊讶地发觉,两个孩子的金钱观不同。
  
  穷人的孩子,拿着零用钱。
  
  “我爸说今天只能买100元的。”他说。
  
  专家问,那,你怎么挣到这100元的?
  
  “没有挣啊,”孩子说,“我爸固定给我100元。”
  
  只见这位孩子认真地选了一包巧克力、外加两根棒棒糖,还有一支冰棒,刚好差2元到100元,满足地离开。
  
  看着第一位孩子买完东西,第二位孩子,也就是富人的孩子,却双手空空,还没买。
  
  “你选好了吗?”专家问他。
  
  “好了。”孩子说,指着上面的一包很大盒的软糖箱,还附有玩具。
  
  “哗,”专家看到这豪华的东西,问孩子,“这个好棒呀!你也要用自己的零用钱买吗?”
  
  孩子点点头。
  
  “那你都是怎么挣你的零用钱的?”
  
  “我做了什么事,我爸就会给我钱。”他说,“我存了很久,才可以买这个东西的。”
  
  听完,专家有了很深的感触。
  
  那就是──穷人与富人之间,其实只差着薄薄的一条线。
  
  虽然只是一场小小的买东西的实验,却已经看得出来。
  
  穷人的孩子,不断被压抑本身对物质的欲望,必须拿最少的钱换最多的商品,养成实事求是的好习惯。
  
  他不断地在做“减法”,将有限的100元,分配给一个东西,剩下80元,再将80元分配到下一样东西,剩下60元……
  
  长大后,领着每个月固定的薪资,也是用这样的“减法思维”来应付人生。
  
  但富人的孩子,注重的却是“加法”。
  
  钱即使不多,但“心”却没有上限。或许是欲望,或许是野心,总之,他一次就先看到一个很大的商品,看很久,然后,买不起,没关系,他设定目标、要赚“更多”的钱,让上限提高,来买一些不可思议的东西。
  
  为何要买这么贵的跑车?穷人说:平常车就可以代步了!富人说不出理由。
  
  为何要买这么贵的手表?穷人说:一般电子表就能看时间了!富人也说不出理由。
  
  其实到最后,就是“减法”和“加法”的差异罢了。
  
  富人的眼中,满眼睛看到自己想要“加”什么东西进入自己的生命,而奋力达到它。
  
  而不是不断计算到底要怎么“减”才会比较慢、撑得比较久。
  
  富人和穷人只差一条线:一个不断“加”欲望,另一个不断“减”薪水。两者都没有错,也不见得能决定一生的幸福,却有可能决定了“财富”,若你有兴趣,就看看要不要重新学习“加法的艺术”!

继续阅读